• 資源再生
    • 交換/出讓
    • 精明回收
    • 重修舊補
    • 二手店
  • 綠色消費
    • 綠色食肆
    • 公平貿易
    • 環境友善/有機產品、服務
    • 農墟+共同購買
    • 合作社
  • 自耕自足
    • 有機農場
    • 城市農耕
    • 廚餘堆肥
    • 農耕用品
  • 樂活時光
    • 手作坊 / DIY
    • 社區導賞 / 特色
    • 民間行動
    • 動物關懷
    • 綠色教育
  • 共享社區
    • 閒置空間
    • 待用食品
    • 隱藏公共空間
    • 城市生態
  • 關於我們
  • mapper 登入
  • 成為mapper
  • 支持我們
樂活地圖LOGO

搜尋結果:

正顯示第1至6個結果 (共14個)

薄扶林村

薄扶林村
薄扶林村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當中曾經有牛奶公司的牧場。 村內有獨特的傳統文化,例如中秋節舞火龍、拜祭伯公廟、李靈仙姐塔。 村民對薄扶林村有濃厚的情懷及珍貴的生活記憶。

大學堂

大學堂
大學堂是香港僅存擁有城堡外貌的建築之一,外部被列為為香港法定古蹟。這是一座糅合了都鐸、哥德及新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華麗建築。當中有設計優雅的梯級,亦有古色古香的飯堂及螺旋式樓梯。 大學堂約於1861年由蘇格蘭商人杜格拉斯.林柏建成,作為其公司總部及寓所之用。大樓一樓和二樓的柱廊飾有石柱,並建有具都鐸建築風格的尖拱。屋頂上的雉堞式女兒牆和小尖塔及角樓,都是這座城堡式建築物的建築特色。   香港日佔時期,拿撒勒樓及伯達尼療養院分別成為香港仔船塢工人宿舍及日本憲兵總部。相傳底層休息室以及對出庭園更是當期時拷打中國人、行刑及停屍的地方。1953年,巴黎外方傳教會撤離拿撒勒樓。香港大學於1954年將之購入,現時用作男生宿舍及命名為大學堂。

伯大尼演藝學術古蹟校園

伯大尼演藝學術古蹟校園
位於伯大尼校園內的一個展覽大室及惠康劇院原為香港牛奶公司的舊牛棚,於1875年由巴黎外方傳教會建成,作為傳教士休養之所。   1983年,牛奶公司決定關閉薄扶林牧場,將乳牛賣給規模較小的牧場。2003年由香港演藝學院接手復修,後期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修院現已被列為法定古蹟。現時會用來舉辦婚禮、音樂會、電影放映及公司宴會等。  

牛奶公司舊員工宿舍

牛奶公司舊員工宿舍
一百三十年前,來自蘇格蘭的文遜醫生,聯同五名香港商人於薄扶林村成立牛奶公司,為港人提供新鮮牛奶。在這裡設立牧場,養了過千頭牛,帶動了社區經濟活動,令薄扶林村變成區內最旺的地方。由於需要大量人手營運,職員住在薄扶林村中及兩幢員工宿舍,分別七層及八層高的。1983年,牧場正式關閉,步入歷史。時至今日,大片牧場已變成高樓大廈及大型屋苑。雖然牛奶公司牧場已荒廢,但不少薄扶林街坊仍然對它念念不忘。      

置富花園魚菜共生系統

置富花園魚菜共生系統
魚菜共生就是把養魚和水耕種植結合,養魚的水可用來種植水耕的菜。在池塘的封閉系統內會形成一個循環,令魚菜共生系統同時產出「魚」和「蔬菜」。 在「魚菜共生」中,植物根部能吸收過量的氨,淨化魚塘的水。避免因大量魚的排泄物釋出阿摩尼亞(氨),令魚中毒,因此減少了魚塘換水的浪費。  

置富花園太陽能發電板

置富花園太陽能發電板
環保太陽能發電板 Eco-friendly Solar Panel 屋苑內環保閣的風扇是靠這組太陽能發電板所產生的電力來推動的。

關於我們

  • 成為mapper
  • mapper登入
  • 支持我們
  • mapper教學
  • 共享社區
  • 樂活時光
  • 資源再生
  • 綠色消費
  • 自耕自足
  • 關於我們
  • 私隱政策
  • 使用條款
  • 廣告查詢
  • 聯絡我們

標籤

聯絡我們

  • 中西區
  • 灣仔
  • 東區
  • 南區
  • 油尖旺
  • 深水埗
  • 九龍城
  • 黃大仙
  • 觀塘
  • 荃灣
  • 屯門
  • 元朗
  • 葵青
  • 北區
  • 大埔
  • 沙田
  • 西貢
  • 大嶼山
  • 坪洲
  • 南丫島
  • 長洲
綠活地圖 wherevergreen 為一以地區為本的資訊平台,助你分享與搜尋綠活地點、活動和故事,實踐綠色生活。
© 綠活地圖 wherevergreen 版權所有.
製作: Pixel Action Studio